面对“史上最难就业季”近五成95后选择“不就业”
  • 浏览:470 评论:0 人
  •   “史上最难毕业季”,每年都提每年都说。人口增长停不下来,高校也每年都在扩招,学历是一代比一代高了,但是就业是一年比一年难啊。

      经济环境是不比十年前了,传统行业发展也已经成型,像高楼大厦、西装革履已经不再那么吸引年轻人了;自从有了互联网,各种娱乐性强的东西借着网络影响着95后一代的年轻人们。“感兴趣”、“好玩”、“有意思”,成为很多95后做事情和就业观的标准,就是要任性,不将就,不跟随。既然难就业就干脆“不就业”。现在的年轻人,以目前的应届大学生为主,面对就业难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应对,有的是学习深造,所谓提高自我价值;有的是尝试新玩法搞互联网创业;有的想回避就业高峰寻找间隔年(80后只能呵呵了)……但有多少“不就业”是在以深造为名逃避巨大的就业压力?有多少“不就业”能够有底气地去创出一番长久而成功的事业?有多少“不就业”是在间隔年里迷茫地挣扎?

      年轻总有资本去闯荡,有机会就要去尝试去争取,“不就业”可以,然而“不就业”是到底是逃避还是兴趣?选择“不就业”是否能够创造价值,才是最需要重视的问题啊。

      2016年765万人毕业再次刷新记录,加之同期职校毕业生及初高中后不再继续升学的,青年就业群体达到了约1500万人,毕业生数量与岗位需求供需相左催生“史上最难就业季”,那么,庞大的毕业生群体究竟流向何方?近日,QQ浏览器发布的毕业季大数据报告显示:面对焦灼的就业形势,52%的95后选择在找工作的道路上奋战到底,剩下的48%选择回避就业季。

      48%毕业生选择了“不就业”

      虽说有一种任性叫做“二代”,但这毕竟是少数,报告显示在48%“不就业”的95后中,1.2%主动待业在家,其他人毕业去向可谓五花八门:包括学习深造、创业、间隔年、网红直播等多种多样的 “不就业”道路。

      
     
      据了解,这48%的95后并非不就业,他们有接近1/4的人选择继续学习深造;超过15%的95后对创业有着狂热的痴迷,互联网项目、农业养殖也已成为95后们奔“钱”程的新途径;“间隔年”成功跻身95后最爱的毕业去向TOP5排行榜;另外,深受网络娱乐文化的影响,接近4%的95后希望在毕业后当网红!

      在这些95后们看来,高薪岗位、稳定工作等对自己来说并不是首要的,他们更愿意继续培养自己的专业知识,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业,亦或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,或者以娱乐为工作,从事主播网红等这样一门新兴职业。

      “不就业”95后人群偏爱北上广

      报告显示:选择“考研”“留学”“自媒体创业”“间隔年”“网红主播”等48%的毕业生,他们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北京,其次是上海、杭州、广州等大城市。

      

      从这些“叛逆”的boy和girl们集中城市可以看出,大城市不仅给了52%的毕业生较大就业机会,其包容性和多元化,也开拓了“不就业”95后多元化的思维,提供了更多的毕业去向。

      新机制新观念促成“不就业”大潮

      新的经济环境下,随着新模式、新机制、新平台爆发式不断增长,新的就业资源和方式不断被开发,就业选择也更加灵活,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方式更加多元化,衍生的新的就业机会,为95后选择毕业后的去向提供了更多机遇。

      近年来兴起的创业大潮,也为95后的“不就业”提供了基础。有就业指导专家表示,在当前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的理念引领下,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机遇很多。这种更加多元化的就业选择,更加新潮的就业观念,为“不就业”蔓延成势提供了社会土壤,也促使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不甘于在老板手下做打工者。

      与此同时,针对于就业严峻的大形势,不少毕业生会选择出国、考研等方式给自己充电,他们认为“不就业”不等于永久不就业,而是为了让自己更加适合工作。

      要生存,也要生活。在个性化的95后眼中,条条大路通罗马,与其争相挤就业的“独木桥”,倒不如“不就业”,作出自己喜爱的另一种选择。